这个字99%的人读错?一文解锁”艮”的正确用法!

一、读音解析:不止一个音,别再用错了!
1. 读作“gèn”(第四声)
-
核心含义:在《易经》八卦中代表“山”,象征静止与稳定;也指方位中的东北方。 -
常见组词: -
儒艮(海洋中的“美人鱼”):注意正确读音为“rú gèn”。 -
艮岳:北宋皇家园林,以山石布局闻名。 -
艮域:古代对东北地区的雅称。 -
文化典故:《易经》有云“艮,止也”,强调适可而止的处世智慧。
2. 读作“gěn”(第三声)
-
核心含义:方言中形容食物口感韧而不脆,或指人性格直率、言语生硬。 -
趣味用法: -
北方人说“花生米艮了”,指花生受潮变韧; -
评价他人性格:“这人说话真艮”,暗含耿直或固执的意味。
二、常见误区:这些坑你踩过吗?
-
读音混淆:误将八卦中的“艮”(gèn)读成方言音“gěn”,导致语义错误。 -
场景误用:在风水术语(如“艮位”指东北方位)或古籍中,若读错音易闹笑话。 -
生僻词翻车:如“儒艮”常被误读为“rú gěn”,实为“rú gèn”。
三、冷知识:方言里的“艮”有多有趣?
-
食物梗:东北人用“艮牙”形容嚼不动的食物,如“这豆子放久了,忒艮!” -
性格标签:描述倔强的人会说“他脾气艮”,既调侃又鲜活。 -
幽默文化:传统相声中,“艮”常作为语言包袱,凸显市井生活的诙谐。
四、汉字智慧:一字藏乾坤
“艮”虽仅6笔,却融合多重文化内涵:
-
自然哲学:八卦中的“山”,象征沉稳与静止。 -
地理方位:古代文献中代表东北方,如“艮维”。 -
生活烟火:方言赋予其直率、朴实的市井气息。 -
字形溯源:甲骨文像人扭头回望,与《易经》“静止”之义呼应,展现汉字形意结合的智慧。
更多汉字冷知识,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「文知识」,解锁传统文化背后的奇妙世界!